2021年,位于长沙核心滨江地带的南湖048号地块,以近29亿元总价、49%溢价率成为长沙土拍史上的“天花板”,至今仍是长沙楼面价“地王”。在这片备受瞩目的江岸核心,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朱培栋博士受邀操刀绿城长沙首个TOP级凤起系作品——凤起麓鸣,并首次将他原创的人居空间原型 “无界公寓”付诸实践。
项目诞生于限价与限购并行的市场环境——资源投入受限、成本与售价被严格压缩,在这样高约束的环境下,如何创造既能满足当下需求,又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居空间,成为设计的首要命题。
由朱培栋博士于2019年首创提出的“无界公寓”,是对高密住宅的系统性重构——以悬挂/去柱结构解放立面视野、以最少墙体释放平面弹性,使居住空间不再被固化的功能分割所束缚。它不是简单地去边界,而是从建造环节最本质的结构体系出发,把居住的定义权交还给使用者,让每一个家庭都能随人生阶段自由生长,与自然和社区发生深度对话。近年来自长沙凤起麓鸣之后,这一概念原型已被广泛适配于新一代的高层公寓项目之中,成为高密度人居产品营造的新标准。
绿城“凤起系”素以一城一策、因地制宜而著称,在长沙这一项目中,设计团队选择将“无界”原型作为破局利刃,直面高密度滨江开发的深层矛盾,让湘江山水真正成为驱动建筑逻辑与生活体验的核心引擎。
项目选址位于湘江东岸,山水城景交汇。坐拥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绝版视野,如何让“顶配资源”惠及更多住户是解题的起点。
常见的场地布局方式往往使江景集中于少数的沿江户型,形成所谓“一线看江景,二线看花园”的格局,而我们通过AI模拟与参数化演算,将塔楼整体西偏南旋转30°,配合错位布置与局部避让,以减少相互遮挡、最大化每户对江面的开口;同时在北侧受日照限高约束时主动取消中心楼栋,协调抬升周边楼栋高度,由此置换出约1万㎡的中央超级花园。
两者互相作用,使享有江景的户数比例由常规的头排共约45%提升至整个项目的90%套数,从而打破头排建筑对于景观的资源垄断,实现江景平权,让“山水入室”成为社区标配,最大化提升整体居住价值。大尺度的中央花园不仅成为社区共享的绿色氧吧与活力核心,更通过空间渗透将“山水意象”引入社区深处,贯通了内外部环境。同时,建筑整体主动退让周边山体,减少土方,保持自然水土,并使得原有山体公园的绿意得以自然延伸并无缝融入园区内部,实现蓝绿生态的交融。
当代社区常被简化为“睡眠容器”,情感联系与生活仪式感在其中被淡化。我们希望将“归家”从单一动作提升为可服务化、可感知的场景序列,通过场地、流线与功能的系统整合,重建社区的情感触点与日常仪式感,为居住者提供一种松弛而愈疗的到达体验。
我们以地形的竖向高差为资源,延展归家体验,将主入口设在南侧较低的标高,通过阶梯、坡道与景观序列模糊标高差异并刻意拉长归家动线,使归家过程由“直达”的情景突变转为“逐次展开”的情绪铺排。我们以“无界车站”为核心,强化自驾车归家的体验。车辆并非直达地下,而是途径尽端市政林荫道路,平进社区地面层,一层布置落客/待客区,赋予如度假酒店般的抵达礼遇;地下车库“去地下化”设计,引入景观中庭,使其成为整体社区景观的有机延伸,消解传统车库的封闭压抑感。
无界车站同时作为邻里活力枢纽,我们将公共服务嵌入归家路径——在路径节点布置快递取送、临时停靠与社区服务点;车站内配置健身、临时会客室与无接触配送区,形成日常服务的前置化与场景化,提升生活便捷性并促进邻里互动。
车站上方设置“城市甲板”,成为社区居民远眺城市景观的极佳去处,并以顺其自然的方式,定义园区的入口形象。无边泳池以开阔尺度营造归家动线的视觉高潮。水面与周边绿地、架空层和休憩空间自然衔接,既满足运动与休憩功能,也承担情绪缓冲与社交聚合的角色,把“轻度假”的感受常态化地嵌入居民的归家路径与社区生活之中。作为整个社区与城市对话的关键枢纽,“无界车站”成为连接城市-社区、公共-私人、效率-温度的关键接口,为都市生活提供了全新的归家范式。
在建筑师的认知中,占据湘江一线天际线的建筑,不应沦为追寻潮流的炫技之作,而应在标识性与城市尺度间找到可跨越时代周期的优雅表达。作为湘江岸线最具价值的项目,我们以包容性的经典审美与工业感的时代工艺,构筑回应“无界”理念的建筑群像。
曲面屏立面以弧形玻璃幕墙和超宽玻璃幅面消除竖向分割,呈现“无界屏幕”般的通透感,形式追随功能,直接服务于内部270°观景视野。珍珠白金属线条与精密圆角既体现了新时代工艺品质,白色基调下的点缀色运用也使建筑线条在日光下产生微妙的光泽变化,既不过度张扬亦不消解质感,近人尺度的细腻与远景尺度的质感由此得以并存。为呼应城市尺度和周边环境,沿江界面以北高南低的起伏天际呼应山水,形成整体群像。北侧公寓塔楼140米,南侧住宅100米,不同高度的体量错落有致,与城市景观形成有节奏的对话,以错落有致的群像构筑湘江畔的新城市名片。
结构不是对形式的限制,而应是对生活可能性的释放。设计于转角处取消了传统的结构柱,采用芯柱结合大跨悬挑结构,使得架空层所需支撑柱极少,从而营造出极致通透的架空空间,让社区中心的超级森林公园景观得以最大化地渗透到建筑的底层和灰空间之中,生活、仪式、自然、邻里社交在此得以无界交错。
同时,居住单元的室内空间也藉此获得了极大的开放性和可塑性。270°无遮挡视野,令室内外界限消融,居住体验更加沉浸完整,并为未来的生活保证了可随心而变的灵活度。LDKS-B一体化系统,打破传统功能壁垒,串联出多个具备景观界面的社交聚落。洄游动线激发居住者的探索欲,让家庭情感在流动中自然发生。阳台的尺度也被重新定义——最大可达4米尺度的阳台空间已成为私属的空中庭院,实现户外自然与户内生活的柔和衔接。
长沙凤起麓鸣的“无界公寓”,是line+将概念原型演化为鲜活场景的一次关键实践。它诞生于城市核心区“地王”的高约束场域,直面高密度开发中的深层痛点。通过一套可量化、可复制、可在地化的策略框架,我们提出了一条路径——在有限体量中实现景观平权、空间弹性与社区韧性,使“无界”成为高密时代对居住公平、体验质量与公共情感的一种制度化回应。我们相信,这一围绕“无界”的现实场景,能够穿越不同的市场周期,实现居住的长期价值的延续。在这里,奢华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是喧嚣之上的宁静、繁华之上的苍翠、日常之外的惊鸿。它连接地方与世界,建筑与自然,人与自我,构建出一个高品质、韧性十足的都市社区生境。项目二期建设中,口袋广场等生活节点将延展社区边界,容纳更多生活场景,成为日常与偶遇交织的舞台,织就都市生活的松弛底色。无界”不止于空间的开放,更是生活方式的延续与展开——它仍在发生,并将持续生长。
业主:绿城集团
室内设计:LWMA李玮珉建筑师事务所/CCD郑中设计/HBA设计
景观设计:GTS蓝颂设计
施工图配合单位: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浙江绿城建筑幕墙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新视野门窗工程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创星行光环境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65000平方米
结构:混凝土结构
材料:铝板、石材、UHPC、ETFE膜
摄影:行知影像-李逸
来自(SEE MORE)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