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B2地块设计
本项目位于深圳南山区大沙河创新带,科技园北区,是留仙洞总部基地九街坊规划中的北绿廊地块,万科想借此机会在北绿廊打造一个集合万科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个创意园区-设计公社,万科与项目总规划单位都市实践的筛选及召集,最终确定05-02,05-01在都市实践的指导下,通过集群设计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留仙洞片区首开启动区的任务。
在大的规划及地块导则的指引之下,坊城设计参与的这两个地块占地面积7500,是一个刀把形地块,长度约为,宽度约为 米,场地高差 米,在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引之下,通过连续的办公单元的划分,采光通风井的介入,中间大绿化坡道首层与负一层的连接,北向高起独立建筑单元,自然采光通风洞口的介入。保证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为埋于地下的办公空间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
每一个独立的办公单元都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采光天井以及户外休闲平台,这里是冥想发呆,面壁思过,坐井观天的好地方。
在设计之初,集群设计师各方商量统一使用清水混凝土,钢,玻璃等自然材料来进行建造,也是为了营造一个空间丰富,产品多样,语言统一的园区所使用的策略。
共享空间位于B2地块地面层往地下一层的斜板底下,室内总建筑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是整个万科云城留仙洞绿廊项目中作为共享办公(co-working)的场所,就是在一个大的共享空间里面各个不同产业链和不同的工种能够更加高效,更好的协同工作,以及共享相关资源和价值观的这么一种方式。
小型报告厅通过前方舞台的设置兼顾报告,讲座,交流活动的需求,报告厅后方可开启的折叠门可在进行报告的时候关闭,也可以在平常报告厅不使用的时候开启形成空间的流动.
共享办公台地通过柜子以及书架的围合形成互相有交流又各具独立性的空间场所,独立设计师能够在一个大的共享空间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台地之间高差700,设置700高书架分割空间,减少上层空间以及下层空间的视线干扰.
后区自由办公区位于通过中庭采光,这个区间每层是更具安静氛围的独立办公场所,每层可以容纳30人左右。
在错层高差转换的地方置入采光天井,交通楼梯及交流平台,形成富有变化及趣味的空间场所。
X FACTORY创客工坊提供大的工作桌面以及工具操作间,是有想法的创客们非常愿意呆的地方,墙上利用一些空间作为工具展示以及储存的用途,模型制作间主要安装各种3d打印设备,激光切割设备等,放置了模型制作工作台。整体简洁明快,没有多余的装饰。
原始爆破留下的自然岩石墙面无不述说这这块场地位置的独特性,独立的办公单元依靠采光洞口,就能在地下为进行创作的神仙们提供很高品质的通风采光条件,这无不得益于都市实践的整体规划控制与集群设计师们的集体智慧,希望云城设计公社能够真正成为留住这些神仙们的“留仙洞”。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留仙洞打石二路
设计时间:2014年7月-2017年9月
状态:建成
业主: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整体规划及景观设计:都市实践
智库:万科城市研究院
坊城设计范围:05-01 & 05-02地块项目整体PM / A4+B2建筑设计 / B2共享办公室内设计
主管合伙人:陈泽涛
项目负责人:甘旺 曾宪志
设计团队: 王剑辉, 刘学发,梁杰,苏晋乐夫,赵佳琦 ,郭旭生,李欣
其它设计团队:A1+B3奥博能 A2+B1华艺 A3+B4 南沙原创
建筑施工图:华阳国际
幕墙顾问:深圳市天盛外墙咨询
摄影:陈冠宏
来自 坊城设计
A3地块设计
A3地块的设计,首先需要遵循城市设计团队所规定的集群设计的共同游戏规则:城市肌理、公园覆土和建筑限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之下,各自团队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其次,面对南北地块的地面落差、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消防等实际问题,地下空间如何创造一处适合创意人群工作和交流的场所?设计的挑战是多维度的。
方案灵感源于诶舍尔的“梯城”及巴拉干自宅中的院落意向,尝试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利用现成的高差和空间密度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一组肩并肩而又各自独立的“七姊妹”院落建筑概念。
由于限高原因,大部分建筑的使用空间在地平线之下,为增加其通风采光,以独立院落作为建筑原型,每个建筑由2层空间/楼梯/花园三个元素构成,虽然有共同的元素,不同的穿插与重组,以及所处的城市设计位置和相邻关系的差异,每个院落又各有特点,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可分可合;组合在一起,虽然都置于地下,但是有天有地、有风有水。同时,高低错落、迷宫式的路径也让这个日常场所有了别样的体验感。
来自 南沙原创NODE